傳統工藝的誕生源自於生活中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、信仰等需求,其中有些工藝會從基礎的器物伴隨文化變遷與創作者精神,讓「藝」的內涵流動於「技藝」和「藝術」之中。德國哲學家華特‧班雅明WalterBenjamin於著作《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》中曾提到,「『真實』藝術作品價值是築基於儀式之上,而最初原有的實用價値也表現在儀式中」,班雅明認為藝術創作在可被大量複製的時代洪流中仍得以視作靈光,應具有「獨一性」,「儀式性」及「此時此地性」;被視為文化資產的工藝創作,亦如同靈光具有的特質,皆是投身其中的工匠與藝師積累每一次的當下,一筆畫、一鑿刻,緊握手中的工具,從前人傳授的基礎儀式中,與時俱進融入屬於自己的獨一性並形成風格。以此為本質,〈無形文化資產影音保存系列計畫〉以豐富精湛的「作品技法記錄」為經、交織「人物群像訪談」作緯,讓傳統工藝與保存者的姿態兩者共舞於影像之上。